综合新闻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打造理工特色的民主文化——曾羽在贵州理工学院第一届第五次教职工代表大会暨工会会员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发布日期:2018-04-28 点击量:

打造理工特色的民主文化

在贵州理工学院第一届第五次教职工代表大会暨工会会员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2018年4月28日)

校党委书记 曾羽


各位代表,老师们、同志们:

贵州理工学院第一届第五次教职工代表大会暨工会会员代表大会,是在学校全面严治党的关键之年,本科合格评估的攻坚之年,新校区建设的收获之年,教育教学的提质之年,召开的一次重要盛会。在此,我谨代表学校党委对大会的成功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全体与会代表和工作人员所付出的辛勤劳动表示衷心的感谢!

同志们,上午龙奋杰校长做了一个很好的报告,我都很赞成,希望大家按照龙校长讲话要求,抓紧贯彻落实。办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力推进“双一流”建设,是新时期党和国家赋予中国高等教育庄严的时代使命。为进一步把学校工作抓好做好,把这次会议的精神贯彻落实到位,我代表学校党委就打造理工特色的民主文化谈几点想法。

一、高度重视,统一思想,充分认识民主与文化深度融合的重要意义

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民主不仅是一个制度问题,也是一个文化问题,是一个政治价值理念和社会管理体制的复合系统。作为民主的“硬件”,民主制度必须有民主文化这个“软件”与之配合。民主文化是一种深层的民主意识、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它是维系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社会秩序,规范日常政治活动的自我意识体现。如果缺少民主文化的支撑,再完美的民主制度也只能是空中楼阁,难以真正落实。

民主文化和民主制度是民主政治的两翼,它们相互影响,共同推动民主政治的发展。民主文化以引领、保障和促进的价值功能对民主政治制度的形成、巩固和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民主文化以精神性、规范性和实践性价值蕴涵体现民主政治制度的发展方向和文明程度。民主政治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下,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是人民民主的真谛。”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主政治的重要论述,诠释了问题的实质。

民主管理作为现代大学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大学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大学治理的一种重要形式。它需要精神文化来引领,需要制度文化来约束,需要物质文化来保障。大学作为一个文化组织,从事与文化相关的活动。只有把校园民主与校园文化深度融合,以文化的视角研究和解决大学问题,才能把大学的问题从根源解决好、治理好。

二、栉风沐雨,砥砺前行,兼具理工特色的民主文化初显

今年的4月18日,是贵州理工学院诞生5周年的重要日子。五年前,理工人发扬“时不我待、只争朝夕、艰苦创业”的办学精神,不畏艰难、勇于担当,克服基础弱、条件差等诸多困难,凭着坚韧不拔的意志和攻坚克难的拼劲,建立起贵州理工学院。

在2013年11月18日成立大会上,时任省委书记赵克志和省长陈敏尔发来《建设西部一流大学,服务贵州转型发展——致贵州理工学院正式成立的贺信》。《贺信》希望学校“紧紧围绕我省实施主基调、主战略的需要和人民群众对加快发展的新期待,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广聚人才,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办学治校,以严谨求实的校风教书育人,努力把贵州理工学院建设成为西部一流,人民满意的高水平理工大学,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省委省政府及各级领导情系理工,《贺信》给全体理工师生带来了巨大的鼓舞和支持,为我们理工下一步的建设发展指明了方向,是贵州理工学院建设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和宝贵精神财富。全体理工人勇担时代重任,发奋图强努力争创西部一流大学,在结合实际的基础上,将贵州理工学院的建设发展划分为“建设合格本科高校”、“建设贵州一流大学”和“建设西部一流高水平理工大学”三个阶段,即“三步走”的建设发展战略。这是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众人的事情众人商量,找到社会意愿和办学要求的最大公约数的集中体现,得到了各级领导及广大师生员工的广泛共识。

贵州理工学院成立五周年以来,逐步厘清了办学思路、发展定位、发展目标,确定了“三步走”发展战略及路径选择,在省内高校中形成一种发展快、成就大、特色显、影响大、可以学的“贵州理工现象”。学校党委行政带领全体师生,凭着对贵州教育事业孜孜不倦的执着追求,以开阔的视野,宽广的胸怀,博大的人文情怀,超前的思维,先进的理念,紧追时代发展脚步,冲击前沿,以人为本,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全体师生员工中营造了一种上进的、和谐的校园文化。

概括而言,理工特色的民主文化就是: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尊重人的学习、劳动和发展,尊重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新性,尊重人格与人品,齐心协力,同心同德,积极向上,构建民主、和谐、健康的校园氛围,为建设西部一流、人民满意的高水平理工大学而努力奋斗!

三、坚定自信,凝聚力量,奋力打造理工特色的民主文化

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就有希望。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这一重要论述对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对努力打造具有理工特色的民主文化更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打造理工特色的民主文化,要树立民主发展的信念。共产党人拥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全国各民族人民都走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道路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地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文化,打造理工特色的民主文化,首先就要树立起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文化发展的自信心,在推进党务公开中充分展现我们党的“四个自信”,旗帜鲜明宣示党的意志和主张。这需要我们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理性的态度,通过民主文化的理性导向和理性规制,通过民主文化人格的理性培育,发展富于创新性、先进性、有序性、主体性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文化;需要我们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建立起完善的校园文化服务体系,丰富校园文化活动,调动教职工生文化创造的积极性,引导教职工生在文化建设中自我表现、自我教育、自我服务,推动文化与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社会服务深度融合,讲好理工故事,书写好理工奋进之笔,展现理工特色的民主文化,提高学校文化软实力。

打造理工特色的民主文化,要夯实从严治党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新时期的各项重大任务和目标,关键在人、关键在党。新时期,坚持从严构建党内民主文化,对于提升党员干部的整体素质,增强全体党员的主体意识和责任意识,有效规范领导干部及党员的行为,在全党形成统一的思想共识,促进党内民主健康发展,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完成党的事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这要求我们坚持做到思想严,品格严,理想信念坚定,民主素养和道德素养高。当前,我国的社会生活愈发功利化、世俗化,传统精神道德和伦理规范体系不断陷落,个人失德、社会失范。我们中的一些党员、干部精神空虚、道德缺失,共产主义信仰淡化,民主意识薄弱。这些问题迫切需要广大党员干部补足“精神之钙”,接受思想洗礼,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多向党的革命先辈、先进模范、优秀典型学习,传承和发扬“仁爱、孝廉、守信”等为核心的传统道德精神,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构建健康的党内民主文化提供统一的思想基础和精神追求,为提升党员民主意识和参与民主实践创造条件。充分发挥全体党员建设党内民主文化的主体意识和主人翁精神,让广大党员干部平等充分地参与到党内民主活动中来,积极地投入到党内民主文化建设的工作中来,切实实现从学习党内民主文化、实践党内民主文化,到最终创造具有理工特色的党内民主文化。

打造理工特色的民主文化,要强化民主管理的到位。民主管理,就是广大教职工和学生依据国家宪法、法律和有关法规,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通过一定的形式和途径,直接或间接参与对学校事务的管理。民主管理的程度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体现,是高校民主建设的主要特征,也是学校争创一流水平的重要表征。民主管理,让广大教职工和学生充分行使知情权、建议权和监督权。最大限度地把教职工和学生的智慧和才能都发挥出来,是办好一所学校的关键所在。就目前我校的发展情况而言,我们的广大教职工参与学校事务管理的主观和客观能动性发挥得是极其不够的,主人翁作用没有得以有效的体现。我们中有些学者、教授更愿意全身心地把时间和精力集中在学术工作和教学上,对学校的管理、决策不太关注;一些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对教学、科研及自身职称的晋升比较关注,而对参与学校民主管理不感兴趣,不愿花精力去履行代表的权利和义务,这一切都会影响民主管理的效果。学校的民主管理,以民主为手段,以调动教职工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目的,以育人为目标。学校不是物质资料生产部门,而是智力资源开发的基地,是培养人才的场所。我们应落实依靠教职工办学的方针,把教师和学生置于主体地位,让教师和学生在参与学校管理的实践中体会和认识自己的价值和地位。因此,学校要培养出高素质、合格的人才,就必须切实尊重教职工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主人翁地位,保证教职工和学生的民主权利。

打造理工特色的民主文化,要构建民主建设的机制。民主文化建设是民主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逐步推进,高校面临着一些新的问题, 学校自主决策的事情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必须从传统经验决策向现代民主科学决策转变。因此,学校经过一定的民主管理程序,广开言路,群策群力,实行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是现代学校民主建设的内在需求。目前许多高校都进行人事制度改革,实行岗位聘任,教师的工作不再是“铁饭碗”和“大锅饭”,经济待遇也会随着岗位的不同相差较大。因此,如果教师对岗位聘任制没有发言权,岗位设置方案、教师聘任实施办法等具体政策不经教职工讨论通过,就很难保证教职工利益不受损害。由此可见,高校教育改革越是深入发展,就越是需要健全和完善学校的民主建设机制,建立起现代大学“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学生参与、社会监督”六位一体的管理体制机制。坚持党的领导,牢牢掌握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权,不断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坚持贯彻落实好民主集中制,健全以学术委员会为核心的学术管理体系和组织构建,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工会会员代表大会制度,完善团员代表大会、学生代表大会制度,完善党务公开、校务公开等信息公开制度,完善督促检查与督查督办制度,适时设立监察委员会履行监察职责等。这些不仅是学校章程要求完善的民主与监督机制,更是我们依法办学、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

打造理工特色的民主文化,要善于倾听群众的心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我校的民主文化建设的主体是广大教职工和学生,最根本的就是要解决教师和学生的实际问题,保障好教师和学生的合法权益。我们可以通过定期召开座谈会、建立教职工代表(学生代表)监督员制度、设置公开电话、公开信箱和网络专栏等形式,使教职工和学生的意见、建议和愿望有充分反映的渠道。针对教职工和学生反映集中和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有关部门要及时向党政领导汇报,督促解决,并通过适当形式,给广大教职工和学生以回复。进一步扩大学校对社会的开放,一方面随时注意新闻媒体对学校各方面工作的反映,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另一方面,为适应教育民主化的需要,我们可以举办家长接待日、家长联谊会、学校开放日,吸引更多的家长和公众参与学校活动,接受社会的监督,并向家长和社会展示学校教育工作成绩,通报学校的发展规划和教育目标,如实报告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让家长和社会更多地了解学校,唤起他们对学校的理解和支持,促使全社会参与学校教育和民主管理。

打造理工特色的民主文化,要发挥群团组织作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增强群众工作本领,创新群众工作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推动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发挥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组织动员广大人民群众坚定不移跟党走”,这为我们今后做好群众工作指明了方向。作为广大教职工的重要组织者、号召者、引导者及承担者,校工会要切实增强工会与教职工的血肉联系,真正发挥教代会作用,使教代会真正成为能代表职工调节劳动关系、反映群众意愿、参与改革措施的制定、加强民主管理、维护教职工合法权利的群众性组织,保证学校规章制度的规范化以及各项决定的科学合理化,团结凝聚人心,将广大教职工的思想统一到学校发展的大局上来,推动学校的快速发展。作为青年团体的群众组织,我们的共青团要发挥思想引领作用,善于用互联网等手段方便快捷的方式去吸引青年,用服务去凝聚青年,用组织去覆盖青年,切实维护青年合法权益,并将价值引导贯穿于服务的全过程,强化对青少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使青年坚定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和理论自信,高举团旗跟党走。此外,高校是党外知识分子的人才高地,是党外代表人士的主要来源。学校要通过建载体、搭平台,全力支持党外人士发挥自身优势和专业特长,在各自领域发挥作用。切实加强党外人士的培养使用,不断彰显高校作为党外人才“源头活水”的重要作用,将优秀党外人才推荐到更大舞台,发挥更大潜力。学校党政要加强与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民主协商和密切联系,定期召开座谈会、情况通报会, 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积极作用。积极主动听取他们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并及时做出处理和答复。

同志们: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贵州理工学院的民主文化打造,是一个日积月累、滴水穿石的过程,还需要我们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建设理工特色民主文化的关键在于,师生员工思想认同与行为模式认同的统一,在于合理有序的民主运行模式。新时代要有新作为,我们一定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持方向性、现实性、系统性、开放性原则,探索多样性的民主实现形式、营造浓厚民主氛围、提高师生民主参与的积极性,构建平等、有序、和谐、高效的民主文化,增强学校工作的凝聚力,永葆学校健康有序发展的生机和活力,在高等教育事业中发出理工好声音,展现理工好形象,为全省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