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赞‼️这位贵理工青年获评全国“青马工程”优秀学员
点赞‼️这位贵理工青年获评全国“青马工程”优秀学员2024-05-06 -
青春榜样 | 武小涵:勇闯科学赛场 扬起时代旗帜
青春榜样 | 武小涵:勇闯科学赛场 扬起时代旗帜2024-01-09 -
青春榜样丨刘德育:执奋斗之笔,绘青春之画卷
入校以来,他从懵懵懂懂的大一新生到坚定梦想的大四学长,回首大学三年,那就是充满挑战、奋力拼搏的日日夜夜,经历了很多,也收获了很多。他让我们坚信今日之奋斗,必有明日之收获,以鲁迅先生的话鼓励我们“青年人应当有朝气,敢作为”,以始终如一地秉承这样的态度学习,为心中之理想而不懈奋斗。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进步的不竭动力,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我们当代大学生是日后的主力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对我们未来发展至关重要。他建议我们参加学科竞赛,可以更好的将专业理论转化为实践,通过实践提升我们的专业素养,培养我们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2023-06-08 -
星火 | 陈惠阳:让青春在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
贵州理工学院矿业工程学院2018届毕业生,现任贵州盘江精煤股份有限公司月亮田矿204队队长 贵州理工学院矿业工程学院2018届毕业生,现任贵州盘江精煤股份有限公司月亮田矿204队队长 五月,朝气蓬勃;五月,青春飞扬 今年五月,贵州理工学院师生收到一条振奋人心的喜讯——我校2018届毕业生、贵州盘江精煤股份有限公司月亮田矿204队队长陈惠阳,被贵州省总工会授予“贵州省五一劳动奖章”。 陈惠阳是贵州理工学院矿业工程学院2014级安全工程专业学生,2018年6月毕业后,他怀着青春的梦想和激情,走出大学校门投身煤矿一线,来到贵州盘江精煤股份有限公司,成为该公司月亮田矿南一采区技术室的一名技术员。第一次下井体验生活,第一次与工友们现场维护顶板,第一次绘图……职业生涯中的种种“第一次”,让这个初来乍到的“学生娃”深深地体会到工作的不易,感受到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甚至一度怀疑自己到底行不行,到底能不能在千米井巷扎下根?同时,身边也出现一些质疑的声音:“不是大学生吗,用得着这么卖力?”2023-05-24 -
求索| 崔祚:热爱是终身浪漫的开始
1988年生,贵州理工学院航空航天工程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包括仿生机器人、计算流体力学、固体火箭发动机和水下发射技术等。 1988年生,贵州理工学院航空航天工程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包括仿生机器人、计算流体力学、固体火箭发动机和水下发射技术等。 日复一日的科研工作鲜少能与浪漫挂钩,然而热爱科研的人认为,一直不懈奋斗,是件终身浪漫的事。在贵州理工学院,有这样一位老师,从求学时不停“转换阵地”,挑战新的科研方向,到扎根在贵州理工学院,崔祚始终保持着不断再出发的视角,专注、执着地孕育着科研的浪漫。从东北到华中,从东半球到西半球,崔祚的求学之路,是一个不停“转换阵地”的过程。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明尼苏达大学,都是他来贵州理工学院之前驻足过的地方。“好奇”不仅体现在求学地点的选择上,在专业研究中,他也尽力追求不一样的视角。“在博士学习期间,我主要从事的是机器人研究,侧重动力学分析,而在美国博士联合培养的明尼苏达大学SAFL实验室,更侧重计算流体力学以及数值编程等方面研究。研究方向与之前的研究基础差别很大。”在崔祚看来,研究方向的转换虽然困难,却也是打开思路的一把钥匙。“不同的研究方向其实有很多岔路口是相同的,尝试从更多角度去解决时,对科研自然就有了更全面的理解。”2023-05-23 -
青春榜样丨刘浩:以脚步丈量山河,以青春告白祖国
他以前总以为科研是一项遥不可及的事情,如今他在老师的带领下已经迈进了科研的大门。从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到最美多彩的喀斯特地貌,土壤与水体碳循环的规律逐渐在他心中留下痕迹,对岩溶碳汇的正确评价与土地的合理利用在减缓全球气候变化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将有助于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通过对该方面的研究,为他继续深造以进一步开展研究奠定了方向,今后定将担当环境人的责任,以实际行动参与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去。 坚持不懈,努力奋斗 事非经过不知难,成功容易却艰辛。他在做科研期间也有过因为看不懂文章而感到焦虑,有过因学习新软件而费尽脑汁,也有过因实验不能停的缘故睡过实验室,但是当研究成果出来的那一刻,发现所做的一切都值得。取得成绩的背后离不开老师费心尽力的指导,离不开科研团队的精心合作,也离不开他自己日复一日的扎根在实验室、图书馆。他深知,历史总是要前进的,历史从不等待躺在功劳簿上的人,荣誉反映了过去的成就与付出,但它不是人生的铁券丹书。雄关漫道真如铁,虽然已经走过千山万水,但未来仍需持之以恒的努力去“从头越”。自古素有“不以成败论英雄”一说,但是英雄就要敢于争先,他希望同学们不因一时成就而懈怠,也不因一时失利而退缩。2023-03-24 -
青春榜样|柏宇栋:做中国式现代化的新时代“红色工程师”
“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与其说大学是一片圣土,不如说大学是一个熔炉。大学校园融入了天南地北与社会方圆,同学们可以大胆尝试新事物,参加各种各样的校园活动,收获不一样的经历。作为“青马班”的学员,他深刻认识到理论学习对自身成长成才的重大意义,要用学得的理论指导实践,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胜信念。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我们要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把对祖国血浓于水、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情感贯穿学业全过程、融汇在事业追求中;作为易班的部长,他明白了团队精神的重要性,在易班这个大家庭中,每个人都共同承担集体责任,齐心协力,汇聚在一起,心朝一处想、劲朝一处使,紧密配合、互相支撑,才能高质量完成任务。2023-03-20 -
袁朝烨:创新锻炼新方式,助力抗疫释放压力
“疫情在前,责任在肩”,贵州理工学院体育学院袁朝烨作为一线教师,在本市居家(居校)隔离期间,线上带领体育学院的同学们了解封控安全知识、分析居家(居校)隔离心理状态,鼓励学生以体育学本专业的优势创新居家隔离锻炼方法,其目的以释放压力、舒缓情绪为主,考虑年龄、亲子、居家(居校)空间等因素,锻炼要求需有娱乐性、竞技性,尽量在愉悦的氛围中保持身心健康。在袁老师的指引下,同学们积极投入创作,居校隔离期间...2022-10-11 -
伍剑明:时刻准备奔赴抗疫一线
2022年9月9日晚22:00,作为材料与能源工程学院疫情防控一线人员的伍剑明老师,在接到了学生打球受伤需要送医的险情后,第一时间赶到校医务室看望学生,并协助医务室驻守医生及时联系了120急救中心请求派车援助。因考虑到受伤的学生及陪同的班长均为大一新生,可能存在对医院就医流程不了解和面对突发情况时应对能力不足等问题,伍剑明老师毅然决定陪同学生一起前往医院。到达医院后,伍剑明老师及时帮助学生办理了急诊挂号手续...2022-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