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工程设计和实践能力,促进化工专业学生间的交流与学习,2025年5月28日晚,由共青团贵州理工学院委员会、化学工程学院主办,化工设计社团承办的“辩化工设计之智,聆前沿学术之音”——2025年贵州理工学院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答辩暨讲座活动在酝知楼241室举办。此次比赛设置工程赛道与创意赛道双轨赛制,吸引了化工、大数据、能源、材料等10余个专业的380名学生参赛。

答辩环节:创新设计彰显专业素养


答辩环节:创新设计彰显专业素养
活动伊始,主持人李桃花介绍了来自化学工程学院的曾谦、唐攒浪、周理明等六位专业评委老师,介绍了活动流程与评分规则。

入围校赛答辩的参赛队伍按抽签顺序依次展示,围绕二甲基亚砜清洁生产分厂设计、化工设备创意优化等主题,用3-5分钟阐述设计思路、创新点及工艺流程。团队成员以严谨逻辑与生动表达,展现对绿色低碳技术、工艺流程模拟的综合应用能力。面对评委关于技术可行性、创新价值以及跨学科融合度等维度进行的专业提问,选手们沉着应答,现场互动热烈,既检验了作品质量,也为设计优化提供了方向。
讲座环节:前沿解析拓宽学术视野
答辩结束后,曾谦老师对参赛队的作品及答辩情况做了总结,结合国家“双碳”目标与能源化工产业升级需求,分析了绿色降碳、过程强化等化工领域的技术进展,强调节能集成、安全分析等技术在工程设计中的重要应用价值,并以“离子液体及其应用”为主题开展主题讲座。


周理明老师对工程设计、工艺流程优化的重难点进行了点评总结,并分享以往的优秀案例与经验方法。

化工211班的王孝平同学分享了自己大学以来的竞赛感悟,凝练为六个字:爱好、挑战、充实。他指出,爱好是动力源,挑战是成长课,充实是附加礼。对一个领域的浓厚兴趣会驱动人主动投入时间钻研,这种热爱赋予人坚持的韧性。竞赛不仅是知识技能的较量,更是心理素质的考验。从备赛时的日夜奋战到现场应对提问,每个环节都需突破技术与心态的双重难关,这种经历带来的成长,远比获奖本身更有意义。

以赛促学,赋能创新人才培养
本次活动不仅选拔出兼具创新性与实用性的优秀作品,更通过“竞赛检验+讲座赋能”的模式,激发了学生对化工设计的探索热情。作为学校落实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举措,化工设计社团后续将围绕行业需求,开展更多“实践+学术”融合活动,为培养创新型、应用型化工人才搭建多元化平台。

活动尾声,获奖队伍代表与评委老师在会场前排合影留念。此次活动不仅为融合专业智慧与创新活力的赛事画上圆满句点,更以生动注脚记录下本次竞赛中“以赛促学、以学育人”的精神内核。

获奖名单公示如下:

一审:化学工程学院
二审:林春燕
三审:巫 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