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15日,贵州理工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组织来自27个国家的国际学生,走进学校在黔东南榕江县高兴村设立的“一带一路”来华留学生中国语言文化学习实践基地,展开一场“乡土实践 + 非遗传承”深度文化研学。
在高兴村,国际学生们沉浸式体验了刺绣、织布、草鞋编织、水书研习、耕种插秧及捶布等传统技艺,零距离触摸中国乡村的文化根脉与劳动智慧。水书传承人现场解读神秘字符,国际学生们纷纷惊叹于这一“活化石”文字的独特魅力。






此次活动以“深扎乡土、触摸文化”为路径,让国际学生们在真实的劳作场景与文化传承现场,超越语言障碍,获得对中华传统多元文化尤其是西南少数民族智慧的具象理解。本次研学活动生动体现了“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学院将持续拓展此类实践,提供更多具有研究价值的实践样本,让国际学生在读懂中国乡村的过程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成长为中外文明交流的使者。
一审:姚楠
二审:巫敏
三审:李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