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人物

首页 > 理工人物 > 正文

江旭:做网络思政育人工作创新力行者

发布日期:2025-04-15 点击量:

他与他所指导的学生团队屡获殊荣,全国十佳易班指导教师,全国十佳易班工作站站长,指导学生获得省部级活动奖项十余项,个人作为主持人获批全省第二批名辅导员工室,入选首批全省高校“网络教育名师”、省教育科学规划评审专家库专家、“思政新秀”(学工队伍)荣誉称号。他就是贵州理工学院学生工作部易班区域中心办公室主任江旭。



在近十年的辅导员生涯中,江旭始终坚守对思政工作的热爱和执着,深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育人沃土,紧密结合时代特色和学生成长需求,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易班平台为工作抓手,以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工作理念,通过大学生喜闻乐见的语言、易于接受的方式,创新思政工作形式,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从“横到边”到“纵到底”,构筑网络思政“育人线”

初任辅导员,江旭只有24岁,从学生变成老师,利用年龄优势与学生“打成一片”,学生都将他当作知心朋友。2016年贵州省高校首个“易班”网络平台启动,这项工作交到他手里,抱着一定要把理工易班建好的决心,他吃在学校 住在学校,白天忙学生科的各项工作,晚上召集学生讨论易班网络思政工作。他通过打造“易思元空间”,构筑了“12345”的网络思政“育人线”,即以立德树人一条主线,实现网上和网下两个统筹,以组织、制度、条件为三大保障,以“四个坚持”(坚持主动亮剑发声,体现网络思政引领高度;坚持线上线下结合,拓展网络思政覆盖广度;坚持内容导向为主,提升网络思政育人温度;坚持信息技术驱动,增强网络思政服务效度)为工作思路,以“五在易班”(支部建在易班上,学习放在易班上,活动开在易班上,榜样树在易班上,服务做在易班上)为载体和抓手,形成以横向到边(即打造一网(易班网)、两端(微信、QQ端)多极(抖音、B站、视频号))融合型数字化思政平台和纵深到底(即“校-院-班”三级易班学生工作体系)的易班网络思政工作体系,这一创新举措不仅增强了网络思政育人工作的时代感和吸引力,而且使其既“接天线”又“接地气”。

从“屏幕前”到“学生前”,确保网络思政“不下线”

为提升学生网络素养、推进网络文明教育、营造网络清朗空间,江旭通过“三个聚焦”的策略,确保网络思政“不下线”。一是聚焦数字化时代之需,他依托“雅河新语”省级辅导员工作室开设大学网络素养选修课,逐步推进网络素养教育从专业课程向通识课程转化,不断提高学生对网络素养认识的普及度。二是聚焦大学生成长之需,他连续四年组织开展“大学生网络文化节”,鼓励和支持师生积极参与各类网络文化作品创作,在全省、全国大学生网络文化节中多次获各类作品奖,使广大师生能利用网络“善表达”,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网络文化氛围。三是聚焦网络文化作品产出,推出“大学生网络文化工作室”培育支持计划,将工作室的培育与学生的成长成才紧密结合,与易班建设、网络文化活动以及学生的日常思政和网络思政工作相互融合,推动工作室的品牌化、项目化和优质化发展,形成了一个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网络文化内容供给“生产线”。

从“手指尖”到“心田间”,画好网络思政“同心圆”

为推动全省高校易班网络育人共建共享、互联互通、同向同行,江旭作为全省易班共建主要负责人,成功推动了全省67所高校参与易班共建,助力形成“省级相关部门主导+省中心主推+高校主建+师生主体”的“四级联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截至目前,全省易班注册认证的师生已超过130万人,网络院系数量达到1700余个,网络班级近3万个。他通过加强对各高校易班网络育人建设与管理的统筹和协调联动,以关键节点和重大事件为契机,用好易班线上阵地,润物无声开展思政教育,组织全省易班共建高校共同开展“大学生简历设计大赛”“‘易+1’新起航-全省易班共建高校迎新活动”“‘学习宣传二十大·争当时代新青年’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活动”“‘习近平总书记与大学生在一起’H5线上学习活动”和“我心中的思政课”征文活动等,多次活动参与量破“10万+”,真正实现了网络育人从“手指尖”到“心田间”。为进一步加强网络思政队伍建设,他作为负责人每年承办和举办全国、全省易班共建高校师生易班网络骨干队伍培训,前后共培训易班师生网络骨干千余名,切实提升全省高校易班师生骨干队伍的网络思政工作实践能力。习近平总书记说:“好的思想政治工作应该像盐,但不能光吃盐,最好的方式是将盐溶解到各种食物中自然而然吸收。”江旭老师也将持续用好网络思政这把盐,守正创新,努力调制出更多育人的‘饕餮盛宴’,润物细无声地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审:姚楠

二审:巫敏

三审:李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