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理学院 张梦 报道)为有效提高全院教师的教学水平与理论涵养,着力打造学习型教师团队,推动师生学术素养的进一步提升,不断营造和构建积极向上的学术研究氛围,理学院特推出“致知讲坛”系列学术活动。并邀请副院长李智玲博士作为首场主讲人,向全院教职工做了一场题为“高校通识教育”的学术报告。
在报告中,李智玲博士分享了其今年赴上海参加“‘我们的通识教育’第一届通识教育国际研讨会”后的学习成果。她在报告中说,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功利性偏重现象,只注重于学生的专业教育和一些量化标准考核,比如成绩等。但这样的教育往往抹杀了学生的独特品性、个性、能力、知识多样性以及实践能力,而通识教育则鼓励学生结合自己实际跨学科、跨专业自由学习,充分发展个性,博学多识,从而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全面提高素质。李智玲博士引用了梅贻琦在《大学一解》中的话“社会所需要者,通才为大,而专家次之,以无通才基础之专家临民,其结果不为新民,而为扰民”来强调通识教育的重要性,她指出通识教育也必将成为当前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主流,需要引起全院教职工的高度关注。在讲座中,李院长还介绍了学校在开展通识教育方面的具体举措。
据了解,“致知讲坛”取名为“致知”,语出《礼记·大学》中“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的“格物致知”,取其意即“研究事物本质,从而获得知识”。只有先格物,才能致知,也只有致知,才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格物”二字,也和理学院的主要学科之一的“物理”之“物”相意合。“致知讲坛”的举办,其目的还在于有效搭建一个教师间学术研究成果和学习成果分享互动的平台,通过外出学习交流而获得新知的老师,通过讲座的形式向大家汇报学习成果,从而有效促进全院教职工齐头并进、互通有无、相倚为强。同时,讲坛也将邀请业内专家学者来校传经送宝,分享他们的相关专业知识与理念,积微成著,把“致知讲坛”打造成一个使更多师生受益的学术文化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