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巫敏 马关蒙 张湘婷) 由西北工业大学、天津大学、中国-东盟中心主办,贵州理工学院承办的第九届中国东盟交流周活动之一的“中国-东盟工科大学校长论坛”,于8月2日在贵阳国际生态会议中心隆重举行。本次论坛以“‘一带一路’ 倡议下中国--东盟高等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为主题,旨在全面深入分析和研讨“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倡议下东盟各国高等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深入推进中国与东盟各国的教育交流与合作。

开幕式上,中国--东盟中心秘书长杨秀萍、东南亚教育部长组织高等教育与发展区域中心主任Chantavit Sujatanond、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瞿振元、西北工业大学副校长张卫红致辞。分别表示“教育优先”是国家发展的首要大事,“共圆梦想”凸显了教育交流在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增进双方人民福祉方面的重要作用,展现了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合作共赢的模式和宗旨,表达了中国和东盟双方大力发展教育、开展教育合作交流的愿景。民心相通教育先行,希望能以教育合作为突破以带动全面交流合作的开展,为推动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的持续发展,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共同繁荣,做出积极的贡献。

贵州理工学院党委书记曾羽在致辞中,对来自东盟各国和全国教育领域的工科大学校长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并向主办单位对贵州理工学院给予的高度信任和大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他说,当前贵州后发赶超、同步小康到了决战阶段,借助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对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取得了丰硕成果。作为“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年”的重要项目,“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为中国与东盟各国在教育、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合作与交流搭建了重要平台,这不仅是贵州教育发展的重要机遇,也是贵州教育扩大对外开放,实现教育交流国际化的重要途径,更为贵州理工学院走向国际化打开了一扇大门。他表示,作为协办方,贵州理工学院一定以饱满的热情和高度的责任感办好本次会议,全力以赴做好会议服务保障工作。同时,他强调本次会议是一次高层次、高水平的思想盛宴,更是一次智慧之光的碰撞,将对中国--东盟高等教育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下午讨论会上,与会代表围绕“‘一带一路’倡议与高等教育对外开放战略”、“中国-东盟高等教育的互联互通:大学联盟的资源配置与共享”、“国际化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路径与策略”3个会议主题,就课程开放、人员流动、留学生奖学金、双学位项目以及信息共享等合作项目展开了充分的磋商与研讨。
贵州理工学院校长龙奋杰以《中国-东盟高等教育的互联互通:大学联盟的资源配置与共享》为题,就工科高等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中国--东盟高等教育的关系、贵州理工学院的探索与体会、中国--东盟大学联盟的资源配置与共享的建议四个方面进行主旨发言。他说,高等教育国际化给中国和东盟的高等教育带来了百年难遇的机遇,加快了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步伐。指出贵州理工学院作为一所新建本科院校,要在短期内走上发展的“快车道”,既要借鉴其他高校的成功经验,又要努力走自己的特色与创新之路。当前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主动顺应时代需求,通过实施混合教学模式改革、网易微专业的引入、大学先修课程的推进、网络课程学分认定制度的建立等改革措施,充分让学生享受到现代科技给教育带来的红利;通过“113”计划(100%学生接受创新创业知识教育;资助100%学生进行创新创业项目训练;形成3%的优质创新创业成果)的施行,构建创新创业培养体系。并建议在与东盟高等教育建立大学联盟时,可从工科大学生的毕业要求、人才培养模式、资源共享、交流与合作等方面实现资源的配置和共享。
〖 主编:金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