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的你们“玩出”了梦想
专访理工“无忧快印”创业团队
马关蒙 张湘婷
【编者按】创业是更高质量的就业。通过创业,大学生不仅能提高创新创意能力,还能坚定所追寻的理想、锤炼意志品格并提升职场竞争力。基于此,我们进行了校园创业团队人物专访,通过宣传有创业想法,且已经开始实际运营创业项目的学生创业团队,营造良好的校园创新创业氛围,用创意创新的想法引领创业活动的开展,用实实在在创业活动引导就业观念的转变,从而真正实现“以创业带动就业”。
走进这间60平方米左右的工作室,听见的只是噼噼啪啪敲击代码的声音。这群干劲十足的创业青年,为了项目能够预期完成,他们舍弃周末,舍弃寒暑假,舍弃休闲娱乐,熬夜加班对他们来说已是家常便饭。因为共同的兴趣爱好,带着“玩儿”的心态,这群年轻人汇聚在这里。

团队依托于贵州理工学院移动互联网应用开发工作室,现有成员15名,负责人是信息工程学院的曾成斌老师,其余成员均来自贵州理工学院各个招生分院。其中信息工程学院的学生5名(杨唐、江成达、徐邦、王容、张正辉),机械工程学院的学生4名(陈苗苗、罗敏、潘春、覃玉炫),制药工程学院的学生1名(张泽望),经济管理学院的学生2名(周法先、张雪姣),土木工程学院的学生1名(王耀),电气工程学院的学生1名(杨通兰)。
一切从零开始
“因为爱,所以爱”---这是一个19岁的大一男孩杨唐的告白。在移动应用开发工作室,这个年龄最小的小伙被称为“代码强人”。“无忧快印”项目启动后,大家分工协作,虽然每个同学负责的模块不同,但网站部分的代码都得经过他这里进行汇总。
他喜欢做网站,并立志要做到“精、奇、特、新”。去年11月份杨唐加入移动应用开发工作室,今年2月15日工作室开创了“无忧快印”项目。对于网站制作这块,杨唐是零基础,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为了跟上团队的步伐,他买了一本网站制作的工具书《从入门到精通》,寒假期间,每天强制要求自己看50页。经过3个多月的努力,杨唐总算通过自学学会了网站制作。

“无忧快印”项目启动后,他负责设计网页端,每天都要写大量的代码,有时候写代码写到想吐。杨唐说这样的生活是枯燥的,但内心是兴奋的,充实的。每次当他攻破一个难关,那天晚上就会兴奋得睡不着觉。挫败感与成就感并存,他就这样一路跌跌撞撞,和团队一起成长,和“无忧”一起前进。
不负韶华,不负青春
“对于APP设计,我是一个门外汉,当初是抱着创业的想法加入移动应用开发工作室的。”张泽望是工作室的“元老”之一,“无忧快印”项目启动后,一直负责安卓系统开发。当初和他一同加入工作室的同学共有十多人,而现在只有他一人坚持下来。
去年寒假,张泽望留校做项目,2月的贵阳天寒地冻,室友都回家了,空荡荡的寝室只有他一个人,白天在工作室度过,但工作室的空调是坏的,坐在电脑前敲代码,敲着敲着,手脚都麻木了。张泽望说,当时心里突然萌生出一种想放弃的念头,特别的想家,想念家里的温暖。后来队友鼓励他,既然留下来了,就要一战到底,做出点成就,这样才能对得起挨饿受冻的自己。

“谁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张泽望调侃地说。同时他感到很高兴,在他想要放弃的时候,身边还有人愿意拉自己一把,让你不要放弃。张泽望说他很感谢自己的兄弟潘春,陪他一起攻克难关,走到现在。这些对于他来说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以后的路还很长,仍然会面对很多困难,但他会选择留在团队,和大家一起战斗。他说在该奋斗的年纪,一定不要去想着享受,将来的你,一定会感激现在拼命的自己。
男儿当自强
“自己选择的路,爬着也要走完”,这是潘春的座右铭。做自己喜欢的事,累并快乐着,潘春是一个性格比较自由散漫的人,不喜欢受人约束。大一的时候,整天无所事事,平时就在寝室打游戏,虚度光阴。到了大二,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加入了移动应用开发工作室。从此,他的大学生活开始改变。
“无忧快印”项目启动后,潘春负责安卓端,同时也在负责模块地图的开发。潘春说他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做模块地图,但很遗憾没有成功。那段时间如同处于人生的低谷,整个人都很颓废、沮丧,他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指导老师也劝说他放弃,但是他觉得不甘心,做了这么久不想就这样放弃了。当时潘春就告诉自己,别人能做到的自己也一定能做到。后来他连续加班几个晚上,有时直接睡在工作室,最终把模块地图做出来了。他说那个时候自己的内心无比激动,特有成就感,自信心倍增。他很感谢自己当初的坚持,成就了现在的自己,“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未来的路还很长,这只是他人生的开始,好男儿志在四方,要敢闯、敢拼、敢搏。
找痛点让大学变得更酷
在移动应用开发工作室,你总会看到一个阳光开朗的小伙子,大家都叫他“阳光男孩”。“在工作室,我只是一个打酱油的”,王耀喜欢这样自黑。他是一个很不“安分”的人,兴趣爱好广泛。大一的时候,和几个小伙伴共同创建了“疯人绘社团”,刚开始的一个学期,给一群大学生上课,压力山大,不过过了一把当老师的瘾,收获颇丰。
在校期间,王耀参加过两次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竞赛是每年9月开学的第二周周末开始,为期三天三夜。2014年第一次参加比赛,成绩不乐观,得了个安慰奖。2015年他参加第二次比赛(三人组),得了贵州省赛区二等奖。

王耀喜欢学设计,去年他加入了一个做“3D打印线材挤出机研制”的团队,前段时间参加了一个易蚤APP的设计。现在在移动应用开发工作室他负责设计Logo。王耀说,他的设计功底基础为零,没有美术功底,没有经过专业训练,都是自己一路摸爬滚打,慢慢摸索出来的。其实很多的知识和技能都是现学现用,他的网页收藏夹里收藏了满满的各种各样的设计和微信订阅号,订阅号比他的微信好友还要多。没事的时候就看别人怎么做,然后从中学习技巧。他说人都是被逼出来的,不想让自己的大学生活变得碌碌无为,就得狠狠地逼自己一把。
机遇,垂青努力的人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和自媒体势力的强劲来袭,团队指导老师曾成斌意识到,必须要充分利用好自媒体这一平台,结合线上线下两个渠道进行营销。任何创业项目的实施都不可能一帆风顺,从开始单纯的幻想到亲自带领一个团队,一路披荆斩棘克服各种各样的困难,走到现在,建成了现在的工作室。刚刚组建团队时,面对没有任何编程基础的同学,理性思维和感性思维的沟通经历了无数次的碰撞和摩擦,但是时间将他们逐一打磨,作为团队核心的曾成斌老师也慢慢地学习如何用更加简洁的专业术语来与同学们沟通交流,而其他成员也试着去理解曾老师一个人负担着整个团队的内部管理和外部推广的艰辛。

有过困惑、有过怀疑、有过不耐烦,但是最终没有放弃。每个创业者的最初大抵如此,辛苦自不必说,努力做好每件事,一路坚持做自己才是他们最深切的领悟。
经过半年多的设计、制作、调试,“无忧快印”APP也已经正式上线,在这个APP中,顾客可通过网站或者APP找到商家,然后直接发送文件并在线完成支付即可编印,节省排队等候的时间,省去了带U盘的麻烦,省时省钱,方便快捷。正是借助互联网软件及手机APP,“无忧快印”团队不断提高了实体店的营业业绩。目前,“无忧快印”以贵州理工学院为推广试点,和校内6家复印店开展合作。据了解,“无忧快印”各项服务功能还在不断的完善和更新中,以后将向市区及大学城发展,以点带面逐步推广。
随着大数据浪潮的涌来,站在互联网的风口浪尖,越来越多的"90后"开始登上创业的舞台,几乎与互联网同时诞生的他们,往往更能及时捕捉到新的需求,新的市场,从而由互联网使用者变为创造者。他们塑造着时代的精神,定义着时代的未来。